大花醫師 Logo

哪些運動可能影響孩子長高?

來自科學文獻的專業解析

長高的黃金法則:平衡!

在了解有益的運動後,許多家長會進一步關心:「有沒有哪些運動反而會影響身高?」答案的關鍵不在於「哪種」運動,而在於「如何」運動。運動本身不是問題,問題永遠在於強度、頻率和營養支持是否失衡。

適度運動

過度訓練

(示意圖:過度訓練會讓天秤嚴重失衡)

家長應注意的 4 大運動風險因子

🤸高強度競技訓練

科學實證顯示,若青春期前的女孩每週進行超過18小時的高強度體操訓練,可能會抑制生長激素系統。再加上體操選手常為了維持體態而控制飲食,在「過度訓練」與「營養不足」的雙重打擊下,便可能影響身高潛力的完全發揮。

高重複衝擊性運動

如棒球投手、長跑、競技體操等,其特點是「長時間、高頻率、重複性」的動作。研究指出,這種模式會對骨骼末端的「生長板」造成持續的壓力與微小傷害(例如我們熟知的「少棒肩」),長期下來,約有10%的運動傷害與生長板有關,最嚴重可能導致生長板提早閉合,影響骨骼正常發展。

⚖️極端體重控制

在摔跤、柔道、或部分耐力型運動中,為了符合量級,選手需要嚴格控制體重。如果孩子長期處於「能量攝取不足」的狀態,身體會啟動保護機制,產生所謂的「生長激素阻抗」,即使有生長激素也無法發揮作用,連帶影響性發育與骨骼健康。雖然停止訓練後身高能部分追回,但若能量不足的情況嚴重且持久,影響可能是永久的。

🚫能量負平衡

這是所有問題的核心。無論從事何種運動,只要「訓練消耗的能量 > 營養補充的能量」,就會造成能量負平衡。在這種狀態下,身體為了生存,會優先將能量分配給心跳、呼吸等基本維生功能,而將「生長」這個相對次要的功能擺在後面,導致生長激素分泌受抑制,孩子自然就長不高了。

醫師的結論:什麼才是最理想的運動模式?

🏃

多元化運動

+
🍎

充足營養

+
😴

足夠休息

對孩子來說,最理想的運動,就是適度、多元、快樂的運動。讓他們廣泛嘗試不同類型的活動,避免過早專項化與過度訓練,並確保他們在運動後能得到充足的營養與休息。這三者形成的黃金組合,才是幫助孩子健康長高、發揮最大潛力的不二法門。

下一步,可以怎麼做?

除了瞭解正確運動方式以外,也別忘了探索其他長高秘訣,或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協助。